日前据海关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出口17.61万亿元,同比增长6.9%。前8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6.89万亿元,增长7.4%,占我外贸总值的57.1%中财所,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而作为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力量,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约1.03万亿元,增长4.7%。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在如今的经济周期下,海外广阔的市场使得跨境电商行业依然保持着平稳的增长,也有越来越多企业将“出海”视为增长突围的关键契机。在 SHEIN 等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拉动下,如今产业带出海企业数量众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一方面,借助平台的国际化经验资源开拓自家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则同步增产能拓团队,以“出口”这架马车带来的发展势能,拉动地方产业升级并衍生出更多就业机会。
SHEIN成为产业带工厂出海的得力助手
跨海逐浪,产业带焕发新机
“最直观的,我们员工数在经历了22、23年的低谷时期骤降到100人,这两年做了SHEIN店之后又涨回了200多的巅峰阶段。”谈及去年以来经营跨境电商的直观感受,来自广东惠东的鞋厂老板傅丽娜非常感慨。
“本地很多厂做鞋已经有四十多年的积累,刚开始是很传统的手工鞋、做内销,后来慢慢发展到外贸加工,再后来就有了国内电商,淘宝、1688这些,发展到这两年,周围很多老板几乎都在尝试跨境电商”。傅丽娜说。
中财所
傅丽娜工厂生产的女鞋在海外市场备受欢迎
生意形态的转变往往意味着难以预料的风险,2020年前后她曾因订单压货,亏损了1900多万,也没想到2023年尝试给国内网红直播供货后又积压了600多万的库存,直到2024年在SHEIN上独立开店,才看到了转型带来的曙光。从去年下半年起,傅丽娜重新调整工厂产线,将质量对标欧美品牌、材质及性能测试达到国际标准、设计新颖的多款高跟鞋上架到SHEIN店里,一路走俏,盘活了工厂产能,销售额也很快做到了每月300多万元。
产业带工厂借SHEIN这样的出海平台实现产能升级的“故事”,同样也发生在广东另一个著名产业带潮州。
“我们做外贸都十几年了,包括亚马逊上的一些公司都在我们这里拿货。但我们是三个月前决定去掉中间商,自己上SHEIN开个店。”广东潮州老板宋骏拥有一家十余年历史的配饰工厂,在入驻SHEIN平台之后,凭借精准选品能力与鲜明时尚属性,不仅成功实现销售突破,更因订单激增迎来产线规模扩张,成为跨境电商促产业带发展的一例生动缩影。
在业内人士看来,传统制造工厂想要获得增长,背后少不了创新力和数字化的驱动,尤其是跨境电商这一出海高速公路的日益完善又为传统企业找增量提供了关键机遇。
“现在的月销量有1万件以上,每天发货都有三四百件”,宋骏介绍道,得益于其作为源头工厂对于成本和品质更有把握,店内的亮片披肩上架后还赶上了去年底的海外年终消费旺季,一款缠满花朵和藤蔓的华丽披肩很快成为店内爆款,再由爆款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售。目前,宋骏店内的复购量已有千单以上,评分也维持在了4.9的消费者高评分。
产业带“产业兴则就业稳”
在《“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提出的七项重点任务中,“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排在了第一位,可见产业的发展,是扩大就业的首要任务。据了解,广东拥有31个制造业大类、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急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如傅丽娜、宋骏一样的大量广东产业带工厂主,皆因跨境电商接触到广阔的全球发展舞台。据了解,SHEIN今年已接连组织了数十场产业带线下活动与百余场在线直播,几乎场场都能吸引到大量传统外贸企业、国内外贸商、工厂主赶来旁听,为来自近400城的重点、新兴、特色等多种类型产业带企业提供了门对门的出海便利。
另据业内估算,仅以服装产业为主,SHEIN作为跨境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已实际带动国内贸易出口、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交通运输等生态链一大批行业,以及百万级上下游人员的就业发展。就在上个月,“SHEIN产教评共享实训基地”揭牌,作为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SHEIN不但加大国内供应链数智化投入,也扩大了产业人才的培训赋能机制,着力破解服装产业结构性就业矛盾,面向院校和全行业构建“培训-认证-就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打通精准育人“最后一公里”,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源头活水”。
“最直观的是我们的公司规模变大了,开SHEIN店之前的人数只有100多点,做了这家店之后最近又扩招了100多人,公司各组的分工更专业了,新增视觉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新岗位。”蒸蒸日上的好生意,不仅为惠州当地的制鞋熟手和刚毕业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据傅丽娜透露,如今已经从2000多平的旧场地搬进了近8000平米的新厂房,有更多余力去探索新的材料、五金和包材,作为一家“跨境电商鞋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向产业上下游释放。
据了解,作为当下的热门行业,产业带和工厂积极拥抱跨境电商,为就业市场带来的巨大的拉动。近期有市场机构发布《2025届大学生就业供需洞察报告》显示,高校毕业学生规模预计达到1222万人,择业偏好清晰,IT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产业最受青睐。与此同时在就业市场上,“新兴产业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加速崛起成为市场新宠,人才就业市场既面临转型挑战也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跨境电商就是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同样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
与不少企业人力趋于饱和相比,多家跨境电商公司仍在大量招聘。一家位于珠三角地区、年销售额达6亿元的跨境女装企业负责人透露,该公司为高级选品师一岗开出了年薪百万元以上的待遇,但这类人才依然“供不应求”。生意火热的直观体现,除了站在风口上的跨境电商企业求贤若渴甚至开出百万年薪求贤之外,放大到产业带的一线工厂圈层中,则表现为越来越多传统工厂通过直接经营跨境店迎来二次增长,不仅销售增加,也希望吸引到更多专业人才,如产业带里的熟练工、熟悉互联网和电商运营的新型人才。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就业长在产业上”的思路激活供需两端推动下,产业发展成为了“就业道路千万条中的第一条”,而壮大产业才能扩大就业,产业兴则就业稳,产业发展拓宽就业容量,就业稳定提升产业活力,产业与就业实现“双向奔赴”的同时,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体现。
撰文:叶丹中财所
赢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